第16章 功名马上取,伯爵到手!
换源:
最新网址:www.71sw.com
雍舜帝转过身,语气里带着些期待:"太上皇,这次贾拓立下大功,您觉得该封什么爵位合适呢?"此刻的雍舜帝心里乐开了花。他原先只是想通过贾拓探一探荣国公府的情况,没想到,贾拓给他带来了这么大的惊喜。
一个被荣国公府抛弃的庶子,竟然能够如此英勇,率五千骑兵消灭了匈奴一万五千人,堪称万人中的猛将。
雍舜帝觉得之前受太上皇的气全都烟消云散了,眼中流露出几分得意和挑战的目光。毕竟是他先发现了贾拓这个人才。
回头他还得让顾千帆跟贾拓讲讲朝堂上的形势,如果贾拓知道自己的爵位差点被太上皇联合满朝大臣吞掉。
那以后贾拓只会站在自己这边,这让他怎能不高兴?
太上皇脸色有些难看,放在膝盖上的手紧紧攥着,因为用力太大而微微颤抖。
贾拓,真是个出色的少年将军。
太上皇没想到,就因为自己手下锦衣卫的一个小疏忽,慢了一步就被顾千帆抢走了贾拓这个猛将。
再加上荣国公府,终究是因为贾代善不在,后辈都不成器,竟然把这样一个将才当成了弃子。
越想越生气,现在太上皇恨不得打开宁、荣两家后辈的脑袋,看看里面装的是什么。
如今贾拓成了皇帝的人,如果贾拓真的凭一己之力平定了匈奴,那他过去的功绩算什么?
当初亲征时的大败又算什么?
这岂不是说明,皇帝比他更适合治理大周?至少有一个知人善用的好名声,会让雍舜帝的声望大增。
太上皇也明白,虽然现在身体还算可以,四王八公十二侯还能跟他一条心,但随着年纪增长,他的体力也在下降。
而雍舜帝又善于用人,到时候这些人都会倒向皇帝。那时,太上皇就成了真正的孤家寡人。
废物,都是废物!
太上皇胸口剧烈起伏,显然怒火中烧。
雍舜帝见太上皇一直沉默不语,眼中的光芒更甚:"太上皇认为,贾拓将军以五千骑兵打败了匈奴一万部落,缴获了许多战利品,这样的功劳还不足以封爵吗?"
太上皇的脸色阴沉得能滴下水来。
雍舜帝不想逼得太紧,转而问四王八公十二侯中的贾政:"贾政,贾拓是你的儿子,这件事你怎么看?"
贾政一本正经地跪在地上回答:"回皇上,正是因为臣是贾拓的父亲,所以在这事上更要避嫌。"
尽管话是这么说,可贾政心中也是五味杂陈。虽然出身武勋世家,但他平时最看不起武将,喜欢读书。
如今自己的庶子还是家族的弃子,竟然如此勇猛,从听到捷报到现在,贾政一直觉得像是踩在棉花上,晕乎乎的。
看着雍舜帝的眼神,贾政不由得想起了王夫人当年对贾拓的举动,心一下就揪紧了,额头上瞬间冒出一层细密的汗珠。
雍舜帝看着贾政,眼神中满是失望。想当年老国公是何等英雄人物,现在他的后代却这么没出息。
如果老国公还活着,肯定又会豪迈地一笑,直接为贾拓请封一等侯爵。
还好老国公的血脉没有断啊。
"既然你们都不说,那我就来说。贾拓在抗击匈奴时立下了大功,我认为应当赐予他一等侯爵兼一等神威将军!"雍舜帝说道。
太上皇此刻已经平静了许多:"皇帝,你别忘了,如今可是二十万匈奴军队兵临城下。你现在就给贾拓一等侯爵,以后大战开始后,你怎么继续奖赏他?难道不担心他功劳过大,掩盖了皇权吗?"
雍舜帝也毫不退让:"太上皇,如果贾拓真能打败那二十万敌军,就算给他个异姓王又能怎样?"
太上皇摇头:"这事我不同意。功劳太大对你不是好事,给他封一等侯爵,只会让他陷入险境。"
这时,文武百官都跪下来,反对给贾拓封一等侯爵。看到朝堂上下和太上皇都坚决反对的样子。
雍舜帝双拳紧紧握住,心中满是无奈与愤怒。
每次他想有所作为,不论好坏,太上皇总是会拉着文武大臣来阻挠。
雍舜帝深吸一口气,才看向太上皇说:"那依您看,应该给他什么样的爵位?"
太上皇想了想:"今天已经封了他正三品昭毅将军了,再给他个一等伯爵吧,也不算亏待了他的贡献。"
这个时期的爵位体系分为两种:一种是专属于皇室成员的;另一种则是用来表彰功臣和外戚,按功勋授予公、侯、伯、子、男等五种级别,并分一到三等不同等级。
例如伯爵,就有第一等伯爵、第二等伯爵之分。
规定说得很清楚,只有那些真正对国家有重大贡献的人才能被授以爵位,而且具体的名号也需要特别批准。
这些封赏要么是一辈子有效的(即非世袭),要么可以传给子女(即世袭)。传给谁要看功劳的大小,但每个获得这种荣誉的人都会收到一份正式文件证明其地位。
根据战功获封的世袭头衔只能交给身强体健的后代。
但由于现今朝廷是由两位最高领袖共同管理——即太上皇和皇上,二者之间的明争暗斗愈演愈烈,因此有时在爵位及军功制度上也会显得有些随意。
比如说现在的决定:贾拓被任命为一等伯爵同时兼任正三品昭毅将军。
这就是两人斗争的结果,虽说没有按照某一方完全意愿进行,但从某种意义上讲谁都没有完全输掉,毕竟目标还是实现了。
雍舜帝有了新的打算,不再跟太上皇争论下去,"传我的旨意:任命贾拓为一等伯爵,并兼正三品昭毅将军!
退朝,顾千帆,你跟我走一趟!"
"遵命!"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