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书屋 历史小说 功高震主女帝忌惮?老子不干了! 第五十三章 各国使臣到来

第五十三章 各国使臣到来

最新网址:www.71sw.com

  与此同时,明国京城,却是一片繁荣景象。

开国大典前三天,各国使臣陆续抵达,京城的大街小巷张灯结彩,喜气洋洋。

客栈爆满,酒楼生意兴隆,就连街边的小贩都赚了个盆满钵满。

尤其是那些之前贷款经商的百姓,更是赚得盆满钵满。

当初薛承乾为了鼓励商业发展,推出了低息贷款政策,许多百姓都抓住机会。

纷纷开店做生意。

如今明国强盛,商业繁荣,他们的生意自然也跟着水涨船高。

“陛下,各地使臣已陆续抵达京城,臣已安排妥当,保证不会出任何差错。”

户部尚书李善躬身禀报道。

薛承乾坐在龙椅上,听着李善的汇报,脸上带着一丝笑意。

这一切都是他努力的成果。

“嗯,做的不错。”

薛承乾点了点头。

“各国使臣远道而来,务必好生招待,不得怠慢。”

“臣遵旨。”

李善再次躬身行礼。

“对了,”

薛承乾突然想起一件事。

“京城治安如何?”

“回陛下,臣已加派人手巡逻,确保京城安全稳定。”

李善连忙答道。

“嗯,那就好。”

薛承乾沉吟片刻。

“开国大典在即,京城鱼龙混杂,难免会有宵小之辈趁机作乱,你一定要多加注意,确保万无一失。”

“臣明白。”

李善郑重地点了点头。

薛承乾挥了挥手,示意李善退下。

李善走后,薛承乾独自一人坐在龙椅上,望着窗外繁华的景象,若有所思。

这一切都来之不易,他必须更加小心谨慎,才能守护好这来之不易的繁荣。

与此同时,来自各国的使臣团正浩浩荡荡地走在明国京城的街道上。

与明国百姓的兴奋不同,这些使臣脸上大多带着不屑一顾的神情。

“哼,这就是明国京城?也不过如此嘛。”

北蛮使臣拓跋伦撇了撇嘴,态度充满了轻蔑。

“就是,比起我们北蛮的王城,简直差远了。”

另一个使臣附和道。

“街道狭窄,房屋低矮,毫无气派可言。”

“你们北蛮地处荒漠,王城能好到哪里去?”

南诏国使臣李元不屑地反驳道。

“要我说,还是我们南诏国气候宜人,风景秀丽。”

“得了吧,你们南诏国也就只剩下风景了。”

拓跋伦嗤笑一声。

“国力弱小,不堪一击。”

两国使臣正吵得不可开交,北燕国的使臣赵康却一直沉默不语。

只是饶有兴致地打量着周围的一切。

比起北蛮和南诏,北燕国力强盛,底蕴深厚,赵康自然也更有见识。

他看得出来,明国京城虽然表面繁华,但实际上却暗藏玄机。

“咦,那是什么地方?”

拓跋伦指着不远处一座气势恢宏的建筑问道。

“那是明国的中央银行。”

赵康淡淡地解释道。

“中央银行?”

拓跋伦愣了一下。

“朝廷竟然也开钱庄?与民争利,真是滑天下之大稽!”

“就是,如此做法,实在有失国体。”

李元也跟着附和道。

赵康没有说话,只是意味深长地笑了笑。

他早就听说过明国的金融政策,低息贷款,鼓励商业。

这些在其他国家闻所未闻的做法,却在明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看来,这个薛承乾,确实有些手段。

使臣团继续往前走,来到了一家名为“醉仙楼”的酒楼。

酒楼装修豪华,宾客满座,热闹非凡。

使臣们刚一坐下,店小二便热情地迎了上来。

“几位客官,要点什么?”

店小二满脸堆笑地问道。

“把你们店里最好的酒菜都上来!”

拓跋伦大手一挥,一副财大气粗的样子。

“好嘞,几位客官稍等。”

店小二麻利地应了一声,转身进了后厨。

店小二很快便将酒菜端了上来,满满一桌,色香味俱全。

拓跋伦夹起一块红烧肉,放进嘴里,细细品尝了一番,随即眉头一皱。

“这肉怎么这么肥?”

拓跋伦不满地说道。

“一点嚼劲都没有。”

“就是,比起我们北蛮的烤全羊,差远了。”

另一个使臣附和道。

“你们北蛮除了烤全羊,还有什么能拿得出手的?”

李元不屑地嘲讽道。

“整天就知道茹毛饮血,跟野人有什么区别?”

“你说谁是野人?”

拓跋伦顿时怒了,猛地一拍桌子,站了起来。

“说的就是你!”

李元也毫不示弱地站了起来,两人怒目而视,眼看就要打起来。

赵康见状,连忙劝道:

“两位息怒,两位息怒,出门在外,何必伤了和气?”

“哼!”

拓跋伦和李元冷哼一声,各自坐了下来,但脸上仍然带着怒气。

这时,邻桌传来一阵爽朗的笑声:

“哈哈,这个月赚的钱,比我过去半年赚的还多!”

使臣们循声望去,只见一个衣着朴素的中年男子正与同伴举杯畅饮,脸上洋溢着喜悦的笑容。

“李元,你这是发了什么财?”同伴好奇地问道。

“托陛下的福,我在中央银行贷了点款,扩大了我的铺子,生意一下子就红火起来了!”

李元兴奋地说道。

“这个月赚的钱,比我过去半年赚的还多!”

“中央银行贷款?”

拓跋伦愣了一下,随即不屑地撇了撇嘴。

“朝廷竟然也开钱庄?与民争利,真是滑天下之大稽!”

李元也跟着附和道:

“就是,如此做法,实在有失国体。”

赵康却没有说话,只是静静地听着李元和同伴的对话。

“李元兄,你就不怕朝廷的利息太高,还不起贷款吗?”

同伴问道。

“不会,不会,”

李元笑着摇了摇头。

“朝廷的利息很低,而且还款期限也很宽松,我根本不用担心还不起。”

“真的假的?”

同伴有些不敢相信。

“朝廷竟然会如此仁慈?”

“当然是真的。”

李元得意地说道。

“陛下圣明,体恤百姓,一心为民,这才有了我们今天的好日子!”

听到李元的话,拓跋伦和李元都露出了不屑的神情。

认为重农轻商才是国家根本,这所谓的商业繁荣不过是过眼云烟。

赵康却陷入了沉思,低息贷款,鼓励商业。

这些在其他国家闻所未闻的做法,却在明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这个薛承乾,思想貌似很超前的感觉,目前找不到第二个有如此思路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