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书屋 历史小说 功高震主女帝忌惮?老子不干了! 第二十四章 举办开国宴

第二十四章 举办开国宴

最新网址:www.71sw.com

  金銮殿上,叶锦绣的脸色阴沉得快能滴出水来。

她紧紧攥着手中的奏折,指节泛白,骨骼分明。

奏折上,赫然写着“林向战死,三城沦陷”几个大字。

叶锦绣猛地将奏折摔在地上,怒吼声在大殿中回荡。

“朕养你们何用?!”

殿中大臣噤若寒蝉,一个个低着头,大气也不敢出。

叶锦绣来回踱步,心中焦躁不安。

她想起薛承乾,那个曾经被她弃如敝履的男人。

如今,大离危在旦夕,她却无比渴望他能回到自己身边,力挽狂澜。

……

与此同时,新立的明国皇宫内,张灯结彩,一片喜庆景象。

薛承乾一身明黄龙袍,端坐在龙椅上,接受文武百官的朝拜。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山呼海啸般的声音响彻整个大殿。

薛承乾嘴角微微上扬。

目前只是开始,后面还有很多很多事要去做,开始的根基一定要打好。

登基大典结束后,薛承乾立刻着手准备开国宴。

他不仅要邀请各国使臣,还要宣召各军统帅进京。

一来,他要借此机会认识一下自己的手下。

二来,也是为了收拢人心,看看有没有不听宣召的刺头。

“朕要让所有人都知道,明国的建立,并非儿戏!”

薛承乾眼中闪烁着精光。

开国宴当日,各国使臣齐聚明国皇宫。

他们看着金碧辉煌的宫殿,听着震耳欲聋的礼乐,心中各有盘算。

大离使臣脸色阴沉,心中充满了不甘心。

他们此行的目的,除了参加开国宴,还要想方设法劝说薛承乾回大离。

助叶锦绣平定北蛮之乱。

“薛承乾,你难道真的要眼睁睁看着大离被北蛮吞并吗?”

大离使臣找到机会,质问薛承乾。

薛承乾冷笑一声,反问道:

“大离的死活,与我何干?当初,是谁将朕弃之如敝履?又是谁逼得朕走投无路?”

大离使臣哑口无言。

就在这时,一名侍卫匆匆来报:

“陛下,各军统帅已全部抵达皇宫,正在殿外等候召见。”

薛承乾眼中闪过寒芒,缓缓说道:

“让他们进来吧。”

殿门打开,数十名身披铠甲的将领鱼贯而入。

他们一个个身材魁梧,气势不凡,一看便知是久经沙场的老将。

殿内气氛凝重,武将们盔甲碰撞发出清脆的声响,如同紧绷的弓弦,一触即发。薛承乾的目光扫过众人,带着审视的意味。

最终停留在一个身形略显佝偻的老将身上。

“王将军,朕听闻你镇守北境多年,屡立战功,可有此事?”

王将军抱拳,声音洪亮:

“回陛下,臣愧不敢当。”

“朕不喜欢拐弯抹角。”

薛承乾嘴角勾起一抹冷笑。

“北境与大离接壤,如今大离内乱,正是你建功立业的好时机,你意下如何?”

王将军迟疑片刻,抬头看了一眼薛承乾,又迅速低下头:

“陛下,臣以为,如今当以稳固朝纲为重,不宜轻启战端。”

薛承乾猛地一拍龙椅扶手,发出一声巨响,殿内众人皆是一惊。

“稳固朝纲?朕看你是老糊涂了!如今明国初立,正是需要一场胜仗来震慑宵小之际!你却跟朕说什么稳固朝纲?莫非是觉得朕的江山坐不稳当?”

王将军吓得扑通一声跪在地上,连连叩首:

“陛下恕罪,臣绝无此意!”

“哼!”

薛承乾冷哼一声。

“既然没有此意,那就领兵出征,攻下大离三城,以证你的忠心!”

王将军面露难色,支支吾吾道:

“陛下,臣…臣年事已高,恐力不从心…”

“力不从心?”

薛承乾眼中闪过怀疑。

“那朕就给你换个年轻力壮的!来人,将王将军拖下去,革职查办!”

两名侍卫上前,将王将军拖了出去。

殿内一片寂静,众将领大气也不敢出,生怕下一个就轮到自己。

薛承乾环视一周,态度冰冷:

“还有谁觉得力不从心的,现在就可以站出来!”

众人噤若寒蝉,无人敢言。

薛承乾这才满意地点了点头:

“很好。既然如此,那就散朝吧。朕还有要事处理。”

众将领如蒙大赦,纷纷告退。

薛承乾回到御书房,揉了揉眉心,只觉得一阵疲惫。

明国初立,百废待兴,内忧外患不断。

他必须尽快稳定局势,否则明国的基业迟早要毁于一旦。

这时,一名太监匆匆来报:

“陛下,前任户部尚书畏罪潜逃,现已被抓获!”

“好!”

薛承乾眼中闪过精光,“带上来!”

前任户部尚书被带了上来,他脸色苍白,浑身颤抖,显然是吓得不轻。

“说吧,国库亏空是怎么回事?”

薛承乾面容严肃。

前任户部尚书扑通一声跪在地上,哭喊道:

“陛下饶命!臣…臣一时糊涂…”

“一时糊涂?”

薛承乾冷笑一声。

“你贪污的那些银两,足够养活多少百姓?你一句一时糊涂就想把事情揭过去?”

“来人,将他拖下去,严刑拷打,务必将所有贪污的银两追回!”

“是!”

处理完户部的事情后,薛承乾从暗格中取出三个锦盒。

分别递给前来觐见的工部尚书、文学院院长和太医院院判。

“这是朕偶然所得的三项技术,你们拿回去好好研究,看看能否为我明国所用。”

三人接过锦盒,打开一看,皆是面露震惊之色。

工部尚书手中是一张图纸,上面画着一种从未见过的武器。

文学院院长手中是一本古籍,上面记载着一种神奇的修炼方法。

太医院院判手中则是一些药方,上面记载的药方,竟然可以治疗多种顽疾!

例如民间常有的疾病,哮喘,痔疮等等。

“这……这……”

三人激动得说不出话来。

薛承乾微微一笑,说道:

“朕相信,只要你们用心研究,定能为我明国带来巨大的好处。”

三人齐声跪下,叩首道:

“臣等定不负陛下厚望!”

接下来的日子里,工部、文学院和太医院都沉浸在研究之中。

他们发现,这三项技术远比他们想象的还要神奇。

尤其是太医院院判手中的药方,竟然真的可以起死回生!

消息传开,举朝震惊。百官纷纷上奏,请求薛承乾将这三项技术推广开来。

薛承乾却摇了摇头,说道:“这三项技术太过重要,不可轻易示人。

待时机成熟,朕自会公布于众。”

百官虽然不解,但也只能遵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