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书屋 历史小说 大宋:带着仓库来水浒 第二十六章 凯旋受赏

第二十六章 凯旋受赏

最新网址:www.71sw.com

  当夕阳的最后一抹余晖被夜色吞噬,郓城县的城门在四更的寂静中缓缓开启,迎接的不仅是归来的官军队伍,更是全县百姓积压已久的安心与希望。队伍中,贼寇俘虏垂头丧气,被牢牢束缚,而那失而复得的生辰纲则如同胜利的旗帜,高高悬挂,闪烁着耀眼的光芒。百姓们自发地聚集在城门前,老幼妇孺,无不面带喜色,眼中闪烁着激动的泪光,他们或手持灯笼,或挥舞彩旗,用最朴素的方式表达着对英雄的崇敬与感激。

县令刘尧臣,身着官服,神情庄重而又难掩喜悦,他亲自率领衙门上下,走出城门,每一步都显得那么坚定有力。他的心中充满了感激与自豪,感激的是官军将士们的英勇无畏,自豪的是自己治下的百姓能够如此团结一心,共同期盼着和平的到来。

百姓们的热烈反应,不仅仅是对胜利的庆祝,更是对长久以来生活在贼寇阴影下的解脱。虎头寨虽未直接侵扰本地民众,但其存在如同一把悬在头顶的利剑,让人时刻不得安宁。如今,这把利剑终于被斩断,大家心中的恐惧与不安也随之消散,取而代之的是对未来的无限憧憬与希望。

夜色下的郓城县,灯火通明,欢声笑语此起彼伏。街道两旁,店铺纷纷点亮灯笼,以示庆祝;家家户户,更是张灯结彩,热闹非凡。百姓们簇拥着得胜归来的将士们,如同迎接凯旋的英雄,他们的欢呼声、掌声、笑声交织在一起,汇成了一首动人心弦的赞歌。

然而,在这欢庆的海洋中,也夹杂着一些悲伤的音符。那些失去亲人的家庭,在得知自家丈夫或儿子在战斗中牺牲的消息后,不禁放声痛哭。但这份悲痛很快就被周围的欢乐氛围所淹没,因为在这一刻,整个县城的喜悦与希望远远超过了任何个人的悲伤。

“索将军,您可是咱们郓城县的福星啊!”刘尧臣一见到索超,便疾步上前,双手作揖,声音因激动而微微颤抖,“若非将军英勇,我等如何能铲除这虎头寨的祸患,还百姓一片安宁?”

索超连忙回礼,谦逊道:“刘知县言重了,索某不过是奉命行事。但说到功劳,郓城县内确有一人,其贡献不可小觑。”

刘尧臣闻言,眼中闪过一丝好奇:“哦?愿闻其详。”

索超目光转向一旁,语气中满是赞赏:“此人便是孙秦。若非他智计过人,想出火攻之策,我等恐怕还在山下苦战。更在关键时刻,他一箭射杀贼首,彻底瓦解了贼寇的抵抗意志。刘县令,贵县有此少年英雄,实乃幸事。”

刘尧臣听后,先是一愣,随即恍然大悟,连连点头:“索将军所言极是,孙秦之才,本官早有察觉,日后定当悉心培养,为国效力。”

此时,宋江也上前一步,补充道:“县尹大人,您可能还不知,此次行动之所以能如此顺利,多亏了孙三郎的坚持与智慧。那海外火油,若非他力主使用,我军恐怕会遭遇更大损失。孙秦之勇,实乃我等楷模。”

雷横、朱仝等将领也纷纷附和,对孙秦的英勇与智慧赞不绝口,仿佛这场胜利的光芒,大半都汇聚在了这位年轻英雄的身上。

这番景象,却让一旁默默聆听的刘渊心中五味杂陈。他暗自思量:“孙秦若真因此次战功显赫,日后在县中的地位必将水涨船高,那我的位置岂不是岌岌可危?”想到这里,刘渊的眉头不禁紧锁,心中更添了几分忧虑。

刘县令连连颔首,眼中满是赞许:“如此英雄,理当重赏。不知孙秦壮士此刻身在何方?”

“他方才还与我一同入得县衙,想是此刻正在门外候着。我这便去将他请来。”黄四机敏地回应,心中盘算着与孙秦结交的好处,匆匆向外走去。

一番搜寻后,黄四终于在一处幽静的角落找到了孙秦与雅儿。雅儿眼眶仍泛红,但神色已渐渐恢复平静,两人正低声交谈。

“雅儿,你这几日定是担惊受怕了吧?”黄四走近,听到孙秦温柔的话语,心中不禁对这对兄妹多了几分同情与敬意。

“是啊,三哥哥一早就被叫走,说是去打虎头寨,我吓得心都要跳出来了。直到听说你们赢了,我才敢来寻你。”雅儿的声音里还带着一丝哽咽,但看向孙秦的眼神充满了依赖。

孙秦轻抚雅儿的背,安慰道:“都过去了,我这不是好好的吗?还立了些小功。”

雅儿闻言,眼中闪过一抹光亮:“真的吗?三哥哥你真厉害!”

黄四适时插话,笑容满面:“千真万确,县尹大人正等着要见孙三郎,亲自颁发奖赏呢。”

孙秦感激地看向黄四,随即转头对雅儿说:“夜深了,你先回家去休息,免得母亲担心。我领完赏就回去。”

雅儿乖巧地点头,依依不舍地望了孙秦几眼,才缓缓离去。

待雅儿身影远去,孙秦转向黄四,语气中带着一丝询问:“黄班头,这次征召我入队,可是刘押司的安排?”

“哎呀,你……”黄四的话语刚起便戛然而止,意识到自己不经意间被孙秦的机智所引,脸上闪过一丝尴尬,随即恢复了常态,但眼中已多了几分复杂的情绪。孙秦则以一抹淡笑回应,未再多言,径直步入二堂,那里依旧热闹非凡,而黄四则稍作迟疑后,紧跟其后,神色间添了几分深思。

刘尧臣见孙秦到来,连忙上前,一番赞扬之词虽略显俗套,却也诚挚。他随即吩咐一旁的差役:“速去银库取两锭元宝来。”

不久,两锭沉甸甸、光可鉴人的官银元宝被呈至孙秦面前。刘尧臣郑重其事地将之递予孙秦,言道:“孙秦,你此番剿匪有功于本县,本官特赏你二十两银子,以示嘉奖。至于后续奖赏,待本官上报济州府后再行定夺。”

孙秦欣然接受,双手接过这沉甸甸的银元宝,心中不禁感慨。在大宋这片土地上,银子的确不若后世那般普及,能亲眼见到并亲手触摸,对他而言,确属首次。他深知,这不仅仅是物质上的奖赏,更是对他能力与贡献的认可。

他心中暗想,历史上银子的稀缺,使得这二十两银子的价值远非表面那么简单。在民间,银子的流通并不广泛,更多时候,人们使用的是铜钱。而这元宝,作为官府储备与税收之用,其分量之重,不言而喻。如今,刘知县以此相赠,无疑是对他极大的肯定。

然而,孙秦也意识到,要将这银子在民间流通,还需一番周折。他计划着,或许可以寻一银号或钱庄,将其兑换成更为实用的铜钱。毕竟,二十两银子,按官价可换得二十贯钱,但在民间,其价值或许能翻上一番乃至更多,足以让他手头宽裕不少。

庆功宴的筹备紧锣密鼓,刘尧臣特地在县衙旁的馆驿设宴,以表彰此次剿匪的功臣。孙秦作为其中的佼佼者,自然被邀请在列。这一邀请,不仅是对他个人荣誉的肯定,更是他在郓城县地位显著提升的标志。宴会上,他将与县衙的官吏及县城中的名流共聚一堂,共享胜利的喜悦。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