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书屋 历史小说 大宋:带着仓库来水浒 第十六章 征调平贼

第十六章 征调平贼

最新网址:www.71sw.com

  突如其来的敲门声犹如惊雷般打破了清晨的宁静,将孙秦从梦中惊醒。他猛地睁开眼睛,却意外地发现自己怀里还依偎着一个娇小柔软的身体。这才回想起来,昨夜雅儿这个小丫头竟然在他的房间里睡着了。

自从前夜他匆匆交代一声出门后,直到昨日午后才归家,这让雅儿担忧不已,以为他遭遇了什么不测。当他终于踏入家门,小丫头眼泪汪汪地扑进他的怀里,抽泣着诉说她的担忧。孙秦费了好一番功夫才安抚好她,让她渐渐恢复了平静。

然而,到了晚上,雅儿却怎么也不肯回到自己的房间睡觉,坚持要留在孙秦的身边。孙秦无奈,只好让她留下。经过一昼夜的奔波和动脑,他早已疲惫不堪,终于在不知不觉中陷入了沉睡。

孙秦其实早已了解到这个时代的一些风俗,所谓的“养娘”并非字面意义上的干女儿,而是指童养媳。在民间,许多家庭因为娶亲困难,会选择将孤苦无依的少女从小养在家中,待她们长大后便许配给自家的儿子。显然,孙家之前也有这样的打算。如今孙家只剩下孙秦这一个男丁,雅儿的身份自然也就不言而喻了。

然而,作为穿越者的孙秦,对这样的风俗总有些无法接受。再加上雅儿的年纪实在太小,他平日里总会刻意与她保持距离。但昨晚雅儿的表现却让他心生疼惜,或许在她眼中,他已是唯一的依靠。

此时,连续的敲门声再次响起,雅儿的眉头紧皱,似乎即将被吵醒。孙秦见状,赶紧轻手轻脚地起身,蹑手蹑脚地往外走。来到外间,他才发现天色刚刚蒙蒙亮,不禁疑惑:这么早有谁会来找他呢?

带着满心疑惑,孙秦打开了院门,只见一名差役正站在门外。这让他的眉头皱得更紧了:“不知差爷这么早有何吩咐?”

差役上下打量了孙秦几眼,确认身份后说道:“你就是孙秦吧?赶紧准备一下,卯时到西门集合。”

孙秦越发感到困惑:“这是何意?”差役却瞪了他一眼:“这是县尹和县尉的命令,今日将要攻打西山岗虎头寨,你被征调了!”说完,他便匆匆转身离去,因为还有其他人需要通知。

孙秦愣在原地片刻,对于本县即将出兵攻打虎头寨的事情他自然心知肚明,毕竟这是他一手促成的。然而,他却从未想过此事会与自己有关联。他只是个开酒店的,又不是军人。但现在县衙居然征调他参战,这让他不得不去。否则,一旦追究起来,罪名可不小。

“三哥哥,你怎么站在外面?”身后突然传来雅儿的声音。她离开了孙秦的怀抱后也醒了过来,此时正揉着眼睛一脸困惑地看着他。

孙秦迅速收敛了脸上的惊诧之色,微笑着解释道:“没什么大事,就是有人找我办点事。我待会儿要出去一趟,你今天乖乖待在家里好吗?我晚上就回来。”

雅儿明显感觉到了事情的不寻常,但她又不敢多问。只能点头答应道:“嗯,三哥哥你一定要早点回来呀。”孙秦点头应允,但心里依然沉甸甸的。他隐隐感觉到,这次征调背后似乎有人在故意整治他。

当孙秦匆匆赶到西门前时,他发现那里已经聚集了数百名青壮,他们的脸上都带着些许忐忑与茫然。经过一番互相打听,众人才恍然大悟,原来官府征调他们是为了配合官军一同攻打西山岗的匪寇。这个消息让许多人开始感到紧张。

不久之后,县衙壮班班头黄四率领着十多名下属快步赶来。他手持花名册,开始点名。确认人数无误后,他高声宣布:“城外虎头寨的匪徒胆敢劫夺朝廷财物,为了保卫郓城县的安宁,我们必须剿灭这些匪寇。你们都要听从命令,只要能攻破贼巢,每个人都有赏赐。”

然而,这番话却引发了百姓们的惶恐和哗然。虎头寨已经存在了十多年,官府一直未能将其铲除。这次行动能否成功,众人心中都充满了疑虑。面对可能的危险,这些青壮们自然感到恐惧。

就在他们心生异议之际,一队队官军从长街奔来。当先的数十名骑兵杀气腾腾,令这些从未见过战阵的普通百姓感到窒息。他们只能乖乖地接过发放的棍棒,听从号令,排成杂乱的队伍,跟随官军向城外进发。

孙秦身处队伍之中,看着这支毫无气势的行军队伍,不禁感到挠头。他怀疑这支杂牌军队能否真正打败盘踞多年的虎头寨匪徒。毕竟,他听说过虎头寨不仅防御严密,还有不下两百名悍匪。

这时,一个略带疑惑的声音在身旁响起:“三郎,你怎么也被征召来了?”孙秦转头一看,原来是宋江。他抱拳向宋江行礼道:“宋押司,我也是一早接到调令,不得不来啊。”

宋江若有所思地说道:“你孙家现在是单丁户,按理说不应该让你冒险。看来是有人在暗中动了手脚。”孙秦一听这话,立刻想起了昨天刘渊那阴冷的眼神。只有这位老练的官吏才有这样的手段。

不过,孙秦对自己的能力充满信心,他相信自己一定能够平安无事。因此,他淡然笑道:“既然是官府的命令,又是为了剿灭本地的贼寇,我自然义不容辞。”这番话让宋江对他刮目相看,忍不住赞叹道:“三郎果然是个英雄,宋江佩服。”

孙秦趁机问出了自己的疑惑:“宋押司,我有一事不明。剿灭贼寇不应该是官军的职责吗?为什么会征调我们这些百姓一同前往?”宋江叹了口气解释道:“我县现在只有不到三百名乡兵,即使加上衙差也不足五百人。无论是声势还是战斗力,我们都没有必胜的把握。所以征调城中青壮一同出兵也是无奈之举。”

看到孙秦依然满脸困惑,宋江又进一步解释道:“你可能还不清楚吧?我们大宋的官军除了边军之外,按照等级可以分为禁军、厢军和乡兵。禁军是抽调的全国精锐用来拱卫东京汴梁的;厢军则稍微弱一些只留守在各州府重要的城市;而普通的乡兵则分散在全国各县各镇用以维持地方安定。但是论起战斗力来乡兵实在是太弱了。”

听了宋江的解释后孙秦才终于有些明白过来。他结合自身掌握的知识作出了更进一步的判断——大宋的这一套强干弱枝的军队安排正是起源于太祖皇帝赵匡胤。赵匡胤接受了唐末五代时期各地武将节度使不断叛乱颠覆政权的教训担心大宋立国后也会有武将叛乱才不得已定下了这样的对策。然而当初或许对稳定有着突出贡献的策略在多年之后却成了拖累大宋自强的隐患。

抽调各地的精锐部队入京自然会使地方厢军和乡兵的战斗力保持在一个极低的水平。再加上大宋朝廷一向有在天灾后吸纳灾区百姓入伍以防灾民暴乱的传统——俗话说得好竖起招兵旗自有吃粮人完全是把招兵当成维稳和让人吃饭的手段了——这让地方官军的战斗力更是不断下降。到了立国百多年后的现在各地的厢军、乡兵早已经孱弱不堪甚至连那些占山为王的土匪贼寇都打不过了。

郓城县的情况也是一样而在被索超逼迫之下刘尧臣只能倾尽全力硬着头皮上甚至连征调全城青壮共同剿匪的无奈之举都拿了出来。虽然这样做出征平寇的军队数量达到了近千人看着倒是浩浩荡荡但是真正论起战斗力来这杂乱无章的近千人真的能对虎头寨的几百贼寇构成什么威胁吗?至少在孙秦看来情况着实有些够呛……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